研判2025!中国超声波检验测试(UT)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规模持续扩大[图]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资讯

研判2025!中国超声波检验测试(UT)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规模持续扩大[图]

2025-06-22 17:58:08 技术资讯

  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在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的新趋势。2024年,中国超声波检验测试(UT)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0%。在技术层面,中国超声波检测行业正加速实现高端技术的国产化突破。超声相控阵、全聚焦成像(TFM)等先进的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工业检验测试领域,明显提升了缺陷检验测试的精度与效率。同时,行业和AI、5G等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化,推动了远程检测、智能诊断等创新应用的发展,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关上市企业:超研股份(301602)、骄成超声(688392)、多浦乐(301528)

  相关企业:奥泰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杭州安布雷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成功超声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布雷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索达超声设备有限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超声波检验测试(UT)、超声波检验测试(UT)市场规模、超声波检验测试(UT)行业现状、超声波检验测试(UT)发展趋势

  超声波检测(Ultrasonic Testing,简称UT)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衰减等特性,对材料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的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一系列分析超声波与材料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反射波、透射波或散射波信号,推断材料内部的缺陷位置、大小及性质。该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医学诊断、建筑工程等领域,具有非破坏性、高灵敏度、高穿透力等优点。按检测原理分类,超声波检验测试可大致分为脉冲反射法、穿透法和共振法三类。

  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引进与仿制阶段,1951年起,航空工业系统、哈尔滨锅炉厂等单位率先引进苏联和德国的超声探伤设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1952年,铁道科学院孙大雨成功仿制苏联y3Ⅱ-12型超声波检测仪,迈出国产化第一步;1953年,中国科学院长春机电研究所仿制加拿大仪器,江南造船厂研制钛酸钡压电陶瓷,1955年推出江南I型电子管式脉冲回波超声探伤仪,奠定工业检测基础。1962年,工业用电子管式脉冲回波超声探伤仪、医用超声诊断仪(如A型、B型、M型)相继面世,标志技术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轨道。

  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标准化阶段,晶体管式超声波探伤仪首次出现,提升设备性能与稳定性。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推动数字化超声检测发展,如超声相控阵技术早期应用于医疗领域。1977年,英国Maurice Silk博士提出TOFD检测技术,同期我国计算机与超声检测技术开始结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究计算机在超声检测中的应用问题,重点是研究超声信号的采集、量化和信号处理问题。1980年,汕头超声推出CTS-22型超声波检测仪,其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的水平,并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中国超声波检验测试仪的主流产品。1988年,中科院武汉物理所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数字化超声波检验测试仪的原理样机,第二年,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全数字化超声波检验测试仪。

  1990年代至2000年代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我国超声波检验测试仪器需求不断扩大。1990年,中科院武汉物理所武汉科声技术公司研发的国内第一台全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批量推向市场。同时,国内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国产数字式超声波检测设备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010年代至今的产业升级阶段,超声相控阵、TOFD等高端技术实现国产化,如中国研制数字式超声相控阵实时成像系统,打破国外垄断。其下游领域与人工智能、5G等技术融合,实现远程检测与智能分析,推动行业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转型。而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需求激增,超声波检测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场景应用深化。

  超声波检测(UT)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零部件和生产设备等,其中原材料包括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发生器、探头、发射/接收电路、信号处理芯片、高频声波传感器等,生产设备包括制造设备(数控机床、精密加工中心、自动化装配线等)、测试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声速测量仪等)等。产业链中游为超声波检测(UT)设备的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设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特种设备、轨道交通、能源电力、钢铁冶金、航空航天、核电等。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5.31万家,同比增长0.08%。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修订,对设备精度、人员资质、管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资质认定门槛提升是增速放缓的核心动因。这表明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整合与质量升级成为主旋律。在此背景下,超声波检测(UT)行业凭借其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正迎来结构性变革与新机遇。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在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2024年,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0%。在技术层面,中国超声波检测行业正加速实现高端技术的国产化突破。超声相控阵、全聚焦成像(TFM)等先进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显著提升了缺陷检测的精度与效率。同时,行业与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化,推动了远程检测、智能诊断等创新应用的发展,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与集中化并存的特点,龙头企业引领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寻求突破,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超研股份、骄成超声、多浦乐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超研股份作为国内超声设备领域的先行者,其医学影像设备销量排名前三,工业检测用户涵盖国家铁路局、中航飞机等高端客户。骄成超声在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2.5D/3D先进封装超声波扫描显微镜,攻克了高频声波产生、信号处理等难题。多浦乐则专注于工业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服务石油、化工、电力等多个行业。

  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医用超声、X射线、无损检测、宏云和智能四大门类,归属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扶持行业之一。1983年,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款量产“中华B超”,开启了我国超声诊断设备国产化的新时代。此后,公司不断推动产品创新,1997年收购美国ATL公司Apogee 800Plus彩超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年Apogee系列全数字彩超下线,吹响了彩超普及的号角;2008年推出新一代高档彩超,标志着我国的彩超性能已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年还世界首创基于黑白B超平台的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近年来,公司持续突破技术瓶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2019年研制成功全聚焦相控阵超声探伤仪系列产品;2020年研制成功工业无损自动化检测机器人系列产品;2022年推出新一代高端便携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和全自动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产销量居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超声检验测试仪器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2025年一季度,超研股份营业收入为0.98亿元,同比增长28.69%;归母净利润为0.39亿元,同比增长47.70%。

  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超声波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实体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2.5D/3D先进封装超声波扫描显微镜,攻克了高频声波产生、信号处理、成像算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高端超声波检测设备被进口品牌垄断的局面。在硬件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高频脉冲发生器、高频精密超声波换能器(探头)、高速数据采集卡等关键核心部件,实现了整机及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在软件创新上,采用快速高精度成像算法及AI算法加持的智能分析系统,可自动统计缺陷尺寸、面积及占比,生成量化评估报告。目前,骄成超声的2.5D/3D先进封装超声波扫描显微镜已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线,批量出货,为国内先进封装企业提供了高性价比且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2025年一季度,骄成超声营业收入为1.48亿元,同比增长22.35%;归母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增长2152.47%。

  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正加速和AI、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检测设备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演进。一方面,AI算法的引入使得超声波检验测试设备具备自动缺陷识别、尺寸测量及量化评估能力。例如,上海骄成超声研发的超声波扫描显微镜已集成AI智能分析系统,可自动生成缺陷统计报告,显著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另一方面,5G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与诊断,设备可上传检测数据至云端进行分析,形成预测性维护方案。此外,全聚焦成像(TFM)、超声相控阵等高端技术的国产化突破,将进一步缩小与进口设备的差距,推动行业技术壁垒提升。

  随着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及新兴产业崛起,超声波检验测试技术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在传统领域,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等行业对高精度、高可靠性检测的需求持续增长,例如中科创新开发的钢板超声波相控阵检测系统,检测效率达1米/秒以上。在新兴领域,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半导体封装检测等需求爆发式增长,骄成超声的2.5D/3D先进封装超声波扫描显微镜已实现量产应用。此外,低空经济、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场景对轻量化材料及结构检测提出新要求,超声波检测技术因其非接触、无损特性,将在复合材料检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为超声波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检验测试认证认可行业做优做强。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加速突破核心技术,例如超研股份牵头制定首个地方标准《可携带式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专用技术》,提升行业话语权。同时,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机构通过并购整合、技术输出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专精特新”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超声波检验测试(UT)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超声波检验测试(UT)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超声波检测(UT)产业链全景及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重点企业案例分析,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

  2025-2031年中国超声波检测(UT)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研判2025!中国裸眼3D显示器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展望:裸眼3D显示器规模不断扩张,行业将向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图]

  研判2025!中国MIMO天线行业概述、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企业分析及发展的新趋势分析:5G通讯技术的发展,MIMO天线行业市场规模不断上涨[图]

  研判2025!中国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展望:产业规模日益扩容,本土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图]

  研判2025!中国城中村改造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商业模式分析:政策持续加码,城中村改造项目加速推进[图]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隔热涂料‌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技术革新与环保赋能双轮驱动,隔热涂料行业迈向550亿蓝海[图]

  2025-2031年中国超声波检验测试(UT)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年1-4月全国快递量统计分析:累计值为614.52亿万件,累计增长20.9%

  2025年1-4月全国订销杂志份数统计分析:累计值为20462.5万份,累计下降6.5%

  2025年1-4月全国订销报纸份数统计分析:累计值为548023.5万份,累计下降2.1%

  2025年1-4月全国汇兑统计分析:累计值为70.3万笔,累计下降29.9%

  2025年1-4月全国包件数统计分析:累计值为885.2万件,累计增长2.5%

  2025年1-4月全国函件数统计分析:累计值为2.4亿件,累计下降20.2%

  2025年1-4月全国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统计分析:累计值为456.8亿元,累计增长3.3%

  2025年1-4月全国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统计分析:累计值为2301.7亿元,累计增长8.1%